浏览:14472
我们时不时听到4S店里这样的对话:
“先生您看,我们大量使用了轻量化技术,会给您的车带来多方面的提高哦~”
“这个我不喜欢,它会飘!”
哎?车重会影响行驶稳定性?国内有媒体做过封闭场地测试,整备质量1,340千克的A车,到180公里/小时的速度开始发飘;而整备质量1,595千克的L车,却在150公里/小时便已经发飘。
这无疑给了“越重的车越稳”当头一棒。那么重量、稳定性和其他因素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一、什么是发飘?请搞懂行驶稳定性
“发飘”,是对车辆稳定性降低的一种主观感受描述,例如感到车身姿态不稳定,出现摇晃或者跳动;行驶方向需要不停修正;横向来风,汽车行驶轨迹容易跑偏等等。说到底,就是行驶稳定性随着速度提升而下降了。
而行驶稳定性,简单来说就是行驶过程抵抗侧翻和侧滑的能力,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横向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两种。横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转弯或有倾斜角度的路面上行驶时的稳定性;而纵向稳定性则是指在有坡度的路面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由于汽车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还涉及到机器与人的交互作用,而且现今技术中,人对机器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所以我们通常又将以上二者合称为操纵稳定性。
二、车越重越好?请搞懂车怎样才稳
关于车重对稳定性有影响的判断,这可能与我们习惯将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有关。推测车越重就越能压住地面,稳定性也就越高。
可惜的是,这种物理定律是要限定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抛开了气流的影响,这就是理论上简单的物理问题了,可现实往往不像纸笔之间那么简单,汽车行驶特别是高速行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想必大家对F1不会陌生,极速和操控性是这项运动不断追寻的目标,这里就以F1为例来解释一下。
大家都知道F1赛车很轻,但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举个有意思的例子吧: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SA)会对赛车重量的下限进行控制,注意哦,是下限。比如说在2015年新规中,就要求含驾驶员在内的整车重量最低是701千克(不包含燃油)。为此,各大厂家真是绞尽了脑汁,每年都会为最低车重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很多F1赛车手会尝试减轻体重来增加赛车动力性能,可要知道F1赛车的平均时速是不低于200公里/小时的啊。
因此,汽车的稳定性与其车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甚至降低车重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汽车的极限速度。
三、因素有哪些?请搞懂主要的变量
响汽车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
▎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作为汽车与地面的直接接触物,对行驶稳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轮胎的侧偏特性是指由于轮胎存在“弹性偏离”现象,在车轮行驶中遇到侧向力时,地面会提供一个侧偏力来与之抗衡,而且即使外界的侧向力没有达到轮胎侧向附着力的极限,也会发生轮胎侧偏的情况。
举例来说,当汽车在直线行驶中受到横向急风等干扰时,正是由于侧偏力的存在才能保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汽车稳态响应特性主要分为转向不足、中性转向和过度转向,车辆稳态转向与轮胎侧偏特性的关系则体现在前后轮的侧偏角对转向特性的影响上,简单来说侧偏角会使得汽车呈现不同的转向状态。
▎汽车底盘系统
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这里就不过分地展开了。对于行驶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轴距、轮距、同时制动车轮数、制动效果一致性、驱动方式等。比如说:通过加长轴距可以有效地提高纵向稳定性,但这会牺牲转向性能;轮距越宽,则其横向稳定性也就越好;就安全性来说,4WD系统对轮胎的牵引力与转向力有着更佳的应用,获得了好的行车稳定性以及循迹性。
▎重心的位置
从力学上来说,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重心越低,当重力作用线偏离支撑点时,重力的力臂(支撑点到重力作用线的距离)也就越短,产生的力矩旧越小,物体就不容易翻到,稳定性越好。
通过降低汽车重心的位置可以提高横向和纵向的稳定性。其实现在汽车轻量化主要集中在降低白车身重量上,随着车身重量的降低,一定程度上还降低了重心,提高了行驶稳定性。
▎实时路况以及人为因素
当然了由于人在行驶中处在主导地位,个人的驾驶习惯以及实时路况对是会对汽车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同人开同一辆车,有时候对汽车稳定感的评价会不同。简单来说,实时路况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被动因素;而人则是控制车辆到达稳定极限的主动因素。这估计就是大家喜欢坐老司机车的原因啦。
车聚小结:
汽车行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稳定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由于车重和重心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基本可以确定,车重并没有对行驶稳定性产生太大影响。
如果车主纷纷关注一些和汽车技术沾边的词汇,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时至今日,“发飘”这种主观表达已经无法和日趋成熟的汽车社会相匹配,而“越重越不飘”则更是浅妄之论。
在路上飞驰时,真正能压住车辆的并不是底盘,而是手握方向盘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