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30302
临近农历新年,各车企陆续公布了2018年的销售成绩,如果说法系车此前在国内汽车市场表现一直是不温不火,那么去年法系车的销量则可以说是跌到近年来的谷底,在如今竞争激烈、强手林立的中国车市中,其生存状况堪忧。
♦销量全面下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所在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2018年销量为25.34万辆,比2017年销量下滑32.9%;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2018年销量为3867辆,比2017年销量下滑36.5%;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2018年销量为5万辆,比2017年销量下滑30.6%。法系车企2018年销量跌幅均超过30%,法系车在华市场占有率也跌至1.29%,创下十年来新低。
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后几乎一路高歌猛进的大众汽车不同,法系车虽然也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但是其发展却一波三折,经历了大起大落。尤其以作为法系车销量支撑的标致汽车为代表。
法国标致汽车在1985年在广州成立了合资汽车公司-广州标致。广州标致505SW8、 505SX以及504三款车型一度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是火爆的销量让广州标致忽视了引进新技术和降低成本,导致车型的竞争力逐渐下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州标致销量从顶峰跌入谷底。1997年,广州标致年销量仅为900多辆。1997年本田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购买了法国标致在中国的股份和债务。
然而面对中国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法国车企并不甘心置身事外。2002年中法合作成立东风标致,2002年10月,东风汽车公司与法国PSA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签订扩大合作的合资合同,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同属神龙汽车。合资公司成立后,重获新生的法系车在中国走上了销量逐年增长的轨道。
2015年神龙汽车销售71万辆,达到销量巅峰。2016年神龙汽车销量开始由正增长转负,并在2017年继续下行。其中2016年,神龙汽车全年销量为60万辆,同比下降15.6%, 2017年神龙汽车销量进一步下滑至43.4万辆。
1992年,雪铁龙与东风合作,将雪铁龙ZX带进了中国,并命名富康。驰骋中国汽车市场接近17年,保有量达到了50万辆。但是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富康则一直以守旧的姿态面对,此后慢慢淡出消费者的选择目光,2008年这个服务于50万家庭的老车宣布停产。
♦内忧外患交织
面对2017年的销量下滑,2018年1月10日,神龙汽车正式宣布,将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品牌部搬迁回武汉。对于这次搬迁决定,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原神龙公司董事长刘卫东就表示,撤回武汉一方面因为武汉现在交通便捷,不乏人才。但更重要的是,在北上广企业运营成本太高。
实际上,随着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品牌销量日渐增长,神龙集团内部的“产销协同”矛盾逐渐暴露。东风标致及东风雪铁龙品牌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而神龙公司总部位于湖北武汉,公司总部希望用拉近地理距离的方式增强对两个品牌的控制权,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两个品牌的认可,因此出现不少负面信息,在本应保证销量稳定的节骨眼上,公司内部调整为企业产品的市场表现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经销商及消费者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全部26个被调查的汽车品牌中,东风标致名列倒数第一。
神龙管理层在2017年面向媒体沟通时,认为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导致神龙的困境。从外因看,这两年中国市场出现了三大变化:神龙对中国SUV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发展、自主品牌的快速增长,以及日系品牌的回升三大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比较滞后。而从内因看,神龙“营销力没有进步,忽视经销商,库存很大,导致整个价格体系混乱”,另外神龙的管理体系建设也没有跟上。
但是实际情况却没有得到改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数据显示,东风标致库存深度指数从2.2增长到了3.8,高居全国榜首。
此外,神龙汽车与PSA集团共同打造的中国汽车服务维修品牌“阳光工匠”,也被经销商认为是在与其争夺市场,导致经销商不满。
♦多方面有待提升
除了企业管理和经销商维护出现的诸多内耗,法系车在产品战略方面也出现诸多失误。
东风标致产品一直存在定价虚高的现象,在品牌力不如竞品的情况下,价格却向竞品看齐,而消费者根本就不肯为其埋单。东风标致4008在2017年正式上市前就收到了一万多位付订金的订单客户。但在价格发布后,被认为严重超出市场预期,第二天就有五千多名用户退订。
2018年1月,东风标致4008车型更新为2018款,但是这次改款车型在外观和动力总成部分没有任何变化,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车型配置均有缩减,但售价未变,被广大网友称为是一次“减配不减价的改款”。
随后10月26日,东风标致将其旗下的3008、4008和5008三款SUV进行了大幅“降价又增配”的调整。但此时,国内车市“寒冬”已至,SUV市场也已然不复当年之勇。
汽车市场专家颜景辉认为,法系车进入国内后曾取得辉煌的成绩,标致和雪铁龙都曾深入人心。但品牌力应该在产品力和市场营销的共同促进下才能取得增长,而显然法系车并没有抓住机会,在产品和市场营销方面屡次 “踏空”。首先是其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不足,没有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脉搏,比如在SUV大行其道之时,法系车推出车型的速度明显滞后于其他企业,逐渐丢掉了阵地。其次是在产品营销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没有做到位,比如DS进入中国后,产品线不够丰富,尤其是在宣传方面,没有进行持久、有针对性的宣传,导致大家对这个品牌了解不足,甚至很多消费者对这个品牌非常陌生。
颜景辉指出,当前在汽车产品新能源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法系车似乎仍然相比其他竞品慢了一拍,至今没有可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布局。他认为,法系车要打好翻身仗,就必须在企业管理、把握政策导向、战略布局、产品营销等方面全面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