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比亚迪(SZ 002594,收盘价:238.5元)9月27日发布公告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于2023年9月26日与Jabil Inc.旗下子公司Jabil Circuit Pte. Ltd.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比亚迪电子拟以约人民币158亿元现金收购Jabil Inc.旗下生产消费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移动电子制造业务,此业务主要位于成都和无锡。卖方已于新加坡新设成立法人实体Juno Newco Target Holdco Singapore Pte. Ltd.,并拟将目标业务重组至目标公司。买方将主要通过收购目标公司100%股权及新加坡资产完成对目标业务的收购。2023年1至6月份,比亚迪的营业收入构成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比80.28%,日用电子器件制造业占比19.64%,其他占比0.08%。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已经暂停了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超级工厂的Cybertruck和Model Y的生产,有人认为该工厂的停产可能会持续到9月底。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特斯拉将暂停得州工厂的生产,以升级2号和3号总装线。日前,无人机摄像师Joe Tegtmeyer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重申了这一点,并补充称,他认为该工厂可能会将Cybertruck和Model Y的生产暂停到9月底。在第二季度财报会上,特斯拉曾透露,由于工厂计划停工升级改造,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产量将略有下降。不过,特斯拉重申了今年计划交付约180万辆汽车。此外,Tegtmeyer还指出,他最近的视频显示,特斯拉得州工厂的停车场停有更多的员工车辆,他认为该公司正在进行额外的测试、培训和校准工作。据悉,特斯拉得州工厂被发现从工厂内驶出了大量Cybertruck。最近,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带以色列总理Benjamin Netanyahu乘坐了一辆Cybertruck。Tegtmeyer还重申了得州工厂最近几周新生产设备的交付情况,其中包括两台用于Cybertruck生产线的机器人生产设备。他还指出了该工厂的其他工程项目,包括生产线末端设施钢结构工程、CFA桩基钻孔工程以及River Road延伸段更新工程等。目前,特斯拉仍在为即将发布的Cybertruck进行预生产。特斯拉还需要获得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碰撞测试结果和合格证书,才能正式发布Cybertruck。
汽车电动化发展已踏上了加速道,但充电需求不断上涨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完善的矛盾日益成为电动汽车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完善充电连接装置统一标准迫在眉睫。其实早在2015年,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国家就发布国标GB/T20234-2015标准,旨在解决市面上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不兼容的问题。这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器行业的统一化,也有利于连接器企业实行大规模的生产投入,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步伐。但是科技日新月异,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8年前的标准已然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连接口虽然能实现大致统一,但在充电功率与充电速度等方面的标准上依旧参差不齐。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普及,用户出行公里数不断上升,单纯的“能充电”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车主的需求。“高效率充电”——充电数量充足、充电时间短愈加成为了消费者追求的理想续航方式。由此,为更好适应“快充”需求,进一步推动充电标准统一。近日,由工信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属管理的GB/T 20234.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 20234.3-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据悉,本次所发布的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是对原有2015年版国标方案的全新升级,针对充电功率问题实行新统一标准。在新标准中,将继续沿用我国现下流行的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在保障新老充电接口通用兼容的同时,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A提高到800A,充电功率提升至800kW。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的标准中还增加了主动冷却、温度监测等相关要求,同时优化完善了充电接口的机械性能、锁止装置、使用寿命等试验方法,以进一步适应传导充电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达到满足直流小功率、大功率充电等实际应用的需求。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92.8万台,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将会迎来进一步的提升,可见充电连接器的市场空间广阔。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中采用到的连接器属于充电连接器,以高压连接器为主。当前在汽车充电连接器上,取得较为显著进展的主要都集中在连接器的头部企业中。比如在液冷快充连接技术方面,主要以浩亭集团、泰科等国际连接器大企业为核心。国内多家连接器头部企业在这方面也同样表现突出,如瑞可达、中航光电等连接器厂商都陆续推出液冷充电枪系列产品;永贵电器作为国内超级快充的头部厂商,其品牌的液冷技术连接器产品当前也已经实现商业化量产,对接的客户包括吉利、华为、理想等。本次充电连接装置国标的更新,将推动汽车上下游产业出现新的变动。连接器行业作为产业链上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在连接器产品生产研发上,新国标在直流充电接口上要求将最大充电电流提高到800A,充电功率提升到800kW;同时针对主动冷却、锁止装置等机械性能上提出新的标准。这将意味着今后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连接器要在保证传输更高功率、更高电压、更大电流的同时,要保证温度不至于因为过高而出现安全问题。这些新标准的出台都表明连接器厂商在材料的选择及结构的设计上需要有更进一步的优化,包括去探索新的热建模、新的冷却技术、新的电源管理技术等方面。这在客观上也进一步倒逼连接器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与连接器产品的质量,有助于促进连接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新标准的出台,对连接器厂商们而言或许是喜忧参半。一方面新国标能够促进汽车充电连接器行业标准的统一,为实现大规模生产奠定基调;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当前已经量产的连接器产品需要重新实行检测;一些不符合新标准的连接器产品甚至面临淘汰的风险。这或将引起连接器行业一次优胜劣汰的洗牌。
台风和暴雨在今年频繁侵扰我国,先是北京和河北等地从7月底开始持续遭遇强降雨的袭击,三天内连发七次暴雨红色预警,后是东北三省受了严重洪水的侵袭。而在过去两周,台风“海葵”又掀起了一场“大风浪”,它先在福建省东山县登录,中心风力高达8级,后又在广东省饶平县沿海再次登陆。海葵虽“个头”不大,但“尾巴”却长,登陆后的两次“甩尾”及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给华南地区迎来了持续的强降雨,广东、福建等地降水量超历史最高水准,多地水浸发生,地铁、车辆、隧道纷纷被淹没……暴雨之下、洪涝之中的电子元器件的防水性能显得尤为重要,若防水性能的要求无法达到,将会引发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危急生命安全。连接器作为衔接各个部件、传输电力与信号的“血脉”,防水的性能自然也不可忽视。防水性、抗电磁干扰性等是一般连接器都必须具备的电气性能,而防水连接器相较于一般连接器产品而言,则具备更强的防水防尘性能。当前对连接器防水等级评判的主要评定标准是依据IP防护等级来划分。在IP防护等级中的Y表示对水的防护等级,分为0到8个等级。0级表示不防水;1级表示防水滴;2级表示当外壳倾斜到15度时,水滴滴入外壳无影响;3级则是水或者雨水从60度角落入外壳无影响;4级可以达到液体从任何角度泼向外壳都无影响;5级用水冲洗无任何伤害;6级防止强有力的喷射水,可用于船舱内的环境;7级可于短时间内浸水;8级可以在一定压力下持续浸水。相较于一般的连接器而言,防水连接器的性能要求更高,因为即便到带水的环境当中,并且在承受一定的水压情况下,还能保证连接器内部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达到正常使用的要求。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需要采用高度密封的材料,通过橡胶密封圈等密封设计来实现,以防止水分进入;其次则是需要一定的耐腐蚀性,从而保护连接器的金属部分免受水分和化学物质的损害。当然随着需求的提升与技术的发展,防水连接器产品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设计、材料和性能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逐渐向小型化和紧凑设计、多用途兼用、可插拔与快速连接的趋势发展。与此同时,防水连接器的防水防尘也不断升级,有部分防水连接器已能够达到IP68级别(防尘防水最高级别)——即使将连接器产品放入10米水深,连续工作2个星期或者放入100米水深,进行12个小时的破坏测试,仍旧可以保持产品的良好性能。当前市场上的代表性产品就包括有系列等。以往防水连接器的应用更多是在工控、军用领域,包括户外照明工程、灯塔、电缆设备或军用潜水艇等。现在防水连接器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在汽车电气系统中,它主要用于引擎舱和车辆内部,且随着充电桩布局的逐渐完善,具备防水性能的连接器发展空间正不断上升;而普罗大众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在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上对于防水连接器的需求同样在增加;另外在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火热兴起的背景下,户外灯具、户外储能等户外储能设备也逐渐依赖于防水连接器。越来越多的连接器企业已经开始着重研发防水连接器产品,连接器国际大企泰科、安费诺、德国浩亭集团、瑞士雷莫等目前都在防水连接器上有所布局,这个产品线上也出现了柯耐特、川特电子、凌科电气、盛格纳和柯特瓦等国内连接器企业的身影。柯耐特在防水连接器上业务较为突出,其产品M8螺纹连接器就已经具备15年的技术经验,主要应用在工业控制和医疗场景。值得关注的是,盛格纳在防水连接器业务上也有所布局,其中的M8防水连接器、M12防水连接器等系列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仪器设备和医疗等方面。而在汽车领域和通信领域上,莫仕也推出了防水Fakra连接器以及USB类型防水连接器,在高速连接的基础上兼具防水性能。防水性能就如同罩在连接器的保护外衣,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防水连接器依靠其高稳定性、可靠性的优势将更具有竞争力。未来随着终端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防水连接器的应用场景也有望逐步扩大到消费电子、汽车和医疗产品上。在技术品质的不断提升之下,其他连接器产品无疑也将逐渐向更高的防水性能靠近。
日前,据路透社报道,吉利汽车有意向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电动汽车工厂。该报道称,9月14日,印尼负责监管自然资源和投资法规的部长Luhut Pandjaitan表示,印尼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控股公司帮助其在2025年或2026年之前生产一款本土的电动车型,而吉利汽车已经答应这一请求。图片来源:吉利汽车但是随后,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声明称: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吉利有意向在印尼建立电动汽车工厂,这些报道很不准确。吉利控股集团表示,吉利虽然在评估印尼新能源市场发展潜力,探索参与印尼市场竞争的机遇,但目前没有在印尼投资建厂的任何具体计划。吉利控股集团强调,宝腾长期以来是吉利在东盟地区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未来吉利将与战略合作伙伴DRB-HICOM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助力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引擎。现阶段,中国车企都在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是布局重点。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完善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并且为进口电动汽车提供较高关税优惠(降低高达40%的关税)。去年,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泰国最大的汽车行业外国投资者。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中国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宣布或已经在泰国建厂,预估总投资额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此前也消息传出,吉利有意在泰国建电动汽车工厂。而印度尼西亚也试图吸引电动汽车制造商在该国投资。其优势在于,是能源和金属大国:镍储量全球第一,锡储量全球第二,钴储量全球第三,煤炭和铜全球储量第七,而镍和钴是动力电池必备的金属材料。印度尼西亚承诺,可提供丰富的镍矿生产电动汽车。截至目前,印度尼西亚已吸引到越南电动汽车公司VinFast、中国合众汽车、日本三菱汽车等车企落地。
据路透社报道,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结合了一系列创新,取得了一项技术突破,这可能会改变其生产电动汽车的方式,并帮助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实现将生产成本减半的目标。特斯拉在业内率先使用了具有6,000至9,000吨级的大型压铸机,通过“一体化压铸”(gigacasting)技术来生产Model Y的前后结构,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令竞争对手竞相追赶。知情人士表示,为了扩大领先优势,特斯拉正在接近达成一项创新,这项创新将使特斯拉能够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的车身底板零部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像传统汽车那样用大约400个零部件组装成型。知情人士指出,这项技术是马斯克3月份公布的“开箱工艺”(Unboxed Process)制造战略的核心,也是他在未来10年生产数千万辆平价电动汽车并仍能实现盈利的关键。图片来源:特斯拉尽管特斯拉曾表示,其“开箱工艺”制造模式包括同时生产汽车的大型子组件,然后将它们组装在一起,但人们都在猜测各个模块的尺寸和构成。美国工程公司Caresoft Global的总裁、曾在通用汽车工作30多年的Terry Woychowski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够成功将电动汽车的大部分车身底板进行一体化压铸,这将进一步颠覆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式。“这对整个汽车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Woychowski坦言道。“铸件非常难做,尤其是大型和复杂的铸件。”其中两名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这项此前未被报道的新设计和制造技术意味着,该公司可以在18到24个月内从头开始开发一款汽车,而目前大多数竞争对手可能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图片来源:特斯拉五名知情人士指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推出售价为2.5万美元的小型平价电动汽车,而特斯拉这款小型电动汽车就可以使用一个将前后车身以及车身底板结合在一起的单一大框架。其中三位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预计最快将于本月决定是否将车身底板进行一体化压铸,不过即使特斯拉继续推进这一工艺,但最终的产品也可能会在设计验证过程中发生变化。对此,特斯拉和马斯克都没有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特斯拉技术突破的关键:3D打印和砂型模具特斯拉取得的技术突破集中在如何为大规模生产的大尺寸零件设计和测试巨型模具,以及如何压铸带有内部加强筋(internal ribs)的中空框架,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耐撞性。五名知情人士指出,这两项创新都是由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设计和铸造专家合作开发的,用到了3D打印和工业用砂。到目前为止,由于存在“一体化压铸困境”,汽车制造商一直对铸造更大的结构敬而远之。尽管汽车制造商使用1.5平方米或更大的零部件的模具可以提高效率,但成本高昂,且风险重重。图片来源:特斯拉据一位铸造专家所说,一旦制作出大型金属测试模具,在设计过程中调整一次机械加工可能要花费10万美元,重新制作整个模具可能会花费150万美元。另一位专家说,大型金属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通常要花费400万美元左右。知情人士称,汽车制造商们认为这样的成本过高,尤其是从噪音和振动、装配和抛光、人体工程学和耐撞性的角度来看,一项设计可能需要进行六次或更多的调整,才能制造出完美的模具。但知情人士称,尽管存在各种风险,但是马斯克从一开始就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将车身底板铸造成一个整体。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特斯拉求助于用3D打印机和工业用砂制作测试模具的公司。这种3D打印机使用数据设计文件,将液体粘合剂沉积在一层薄薄的沙子上,并逐层打造出可以压铸熔融合金的模具。图片来源:特斯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砂型铸造模具原型的设计验证过程的成本极低,即使迭代多个版本,成本也仅为金属模具原型的3%。这意味着特斯拉可以根据需要对模具原型进行多次调整,并通过使用Desktop Metal及其子公司ExOne等公司的3D打印机,在数小时内就能重新打印出一个新的模具原型。其中两位知情人士还表示,使用砂型铸造模具原型的设计验证周期只需要两到三个月,而金属模具原型则需要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新技术下,提高生产率和确保质量难以兼得汽车车身底板的副车架是由多个零部件冲压和焊接而成,通常是中空的,可以减轻重量并提高耐撞性。作为一体化压铸的一部分,为了铸造出中空的副车架,特斯拉计划在整个模具中放置3D打印机打印的固体砂芯。一旦零部件铸造成型,砂芯会被移除,从而使中间留空。图片来源:特斯拉不过,尽管特斯拉在设计过程和大型框架的复杂性方面都实现了更大的灵活性,但仍有一个主要障碍需要克服。用于生产铸件的铝合金在砂型模具和金属模具中的表现不同,往往无法满足特斯拉的耐撞性和其他属性标准。三位知情人士称,铸造专家通过配制特殊合金、微调熔融合金冷却工艺,以及生产后热处理克服了这一难题。一旦特斯拉对原型模具感到满意,就可以投资制造最终的金属模具,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知情人士称,特斯拉即将推出的小型电动汽车为其打造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平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主要是因为它的车身底板更为简单。特斯拉正在开发的小型电动汽车(一款是供私人消费者使用的电动汽车,另一款是robotaxi)的引擎盖或后备箱都不大,前后悬距离都很短。“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一艘船,一个两端连接着小翅膀的电池托盘。如果把它做成一个整体,这是有意义的,”一位知情人士说道。图片来源:特斯拉然而,知情人士称,如果特斯拉决定对车身底板进行一体化压铸,那么还需要决定使用哪种巨型压铸机,而这也将决定汽车框架的复杂程度。知情人士表示,为了快速冲压出巨大的车身部件,特斯拉将需要采用更大的巨型压铸机,锁模力需要达到或超过1.6万吨,这种设备的价格更高,并可能需要更大的厂房。其中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使用锁模力更高的压铸机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它们无法容纳制造中空副车架所需的3D打印砂芯。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可以通过使用一种不同类型的压铸机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压铸机可以缓慢地注入熔融合金——而这种方法往往可以生产出质量更高的铸件,并且可以容纳砂芯。但这个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特斯拉仍然可以选择高压压铸机来提高生产率,也可以选择慢速注入合金来提高质量和通用性。在这一点上,这仍然是一个赢面各半的问题。”
热门推荐